
6月3日,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0支代表队参加了此次大赛。作为一项国家级重大赛事,如何保障大赛的公平公正公开,监督组到底又是怎样工作的?为了揭开这些神秘面纱,笔者专访了大赛监督组组长、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自动化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怀刚教授。
瘦高个子,慈祥的神情,灿烂的笑容。这是初次见面时对李教授留下的第一印象。由于整个比赛过程中,监督组工作异常繁忙,我们的采访安排在了开幕式刚结束后不久。
初遇财院,给予高度评价
“校园建设很不错,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李教授是第一次来到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作为兄弟院校的领导在谈到对财院的初印象时,他如是说到。经过昨天一天在校园看到的,听到的,他认为财经学院在实训教学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功能完备的实训大楼,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应该说在全国财经类院校中居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充满财经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别具一格,非常有特点,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校园建设。
全程介入,细致入微,就是多看
监督执纪,就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实现阳光办赛、安全办赛、廉洁办赛。作为本次大赛的监督组组长李教授深感责任重大。他说:“监督机制在前几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是没有的,也是伴随着大赛的不断完善而引入的,监督组从赛题准备、赛场验收、比赛过程、后期的资料整理归档,覆盖了比赛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了全程介入,全程监督。”
在谈到监督组、裁判组和专家组的区别时,他认为监督组的工作就是要多看,主要是发现有没有存在违规的地方,这是监督的重点工作。三个工作组分工各不相同,我们要监督比赛但不干涉比赛,只对赛项程序进行监督而不干涉专业上的问题。
对于本次大赛的整个筹备工作,他给予了“细致、全面、专业”三个词的评价。他认为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在此次大赛的筹备过程中,不管是接待、赛场布置,赛事安排等各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到位,保证了大赛公平、公正、安全、有序进行,为参赛选手发挥实际水平,赛出好成绩,奠定了良好基础。
针对本次大赛的好做法,新亮点,李教授谈到,按照大赛办的要求,每个赛项要提前准备多套试题或建立试题库,然后在比赛前随机抽取两套,一份正式,一份备用。但是针对会计技能赛项出题难度大的自身特殊性,经过执委会的同意,只准备了一套题,这套题目前后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花了很多的功夫和精力。另外,本次比赛总分800分,其中780分是计算机实时自动判分,只有20分需要人工评卷,应该说最大程度减少了人为干预的因素,真正保证了大赛的公平公正。
产教融合,提高人才质量才是大赛真正的意义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李教授认为,很多企业通过大赛这个平台发掘到自己急需的人才,也让高素质的学生找到了好的工作机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就是要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反观当前的职业教育现状,必须要实现技能竞赛和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决不能为了大赛而大赛”。李教授认真地说。
李教授认为,大赛过后更要思考大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能为了大赛而大赛,要总结参赛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反哺日常的教育教学,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校层面的技能大赛,形成练技能,赛技能的氛围,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从中受益。
传承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责任重大
谈到技能大赛,避不开的就是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对于技能人才培养意义非凡。对于工匠精神,李教授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高职与本科教育存在较大的区别,高职重点培养的是具有高技能的高素质“蓝领”,要从事产业一线工作,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真正的技术能手就是工匠,他们一辈子坚守一线岗位,刻苦钻研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坚守和刻苦就是工匠精神。
作为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责任重大。他列举自己学校现在的做法,认为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加强过程性考核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提高能力,实现人生的出彩。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张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