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小猪长得好,我们一定好好养着。党和政府的政策好,给我家送猪仔,这对我家来说是一个脱贫的好机会。”一位贫困户领到了活蹦乱跳的猪仔,开心地说道,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5月,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在充分察民情、解民意、担民忧的基础上,为梅树乡潼梓村贫困户送上猪仔。
在为贫困户送猪现场,驻村干部刘丹同志代表学院将购买的猪仔逐一送到贫困户手中,并对贫困户叮嘱道:“注意天气,好好学一下饲养技术。希望以此为起点,利用好帮扶物资,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领到猪仔后,贫困户个个脸上挂满笑容,点头答应工作组对他们的期望。

扶贫攻坚重在实效,需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因此学院非常重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力求选准难点破解发展难题,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作为扶贫重点。2016年,学院党委书记黄友带领扶贫工作多次到潼梓村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扶贫工作方案。当得知贫困群众具有养殖意愿,但是有些贫困户家里特别困难,无钱购买猪仔的情况后,黄友书记和工作组对该村生猪养殖进行深入了解和研讨,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满足贫困群众的意愿,迅速筹资购买4头猪仔,送至贫困户家中。
为让贫困户养好这批猪仔,工作组还将做好一系列配套工作,邀请技术人员现场传授饲养技术,为贫困户提供防疫药物等。
此次送猪仔到精准扶贫对象家中,是我院扶贫工作组探索的 “家庭牧场+贫困户”产业扶贫新模式。这模式利于每一户精准扶贫对象提升自我“造血”功能,把扶贫由过去“输血”转变为“造血”,真正使扶贫对象实现家庭经济可持续发展。
(驻村干部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