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领导参加毕业生双选会
学院领导与招生就业处、团委交流创业园
多专业综合实训—模拟银行
中央电视台对学院多专业综合实训助学生就业作了特别报道
学院与徽记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徽记商学院
四川财经职业教育联盟成立大会
丹马士订单班宣讲会 039
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专业共建专家访谈研讨会
与新希望集团签订单培养协议
与甘孜州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13年订单定向式人才培养班
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四川分所签订“立信班”项目合作协议
学生到四川路桥集团顶岗实习
2013年四川省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会
第五届“用14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总决赛证书(特等奖)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大赛全国总决赛证书(特等奖)_0002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指导老师曾海帆、陈云奇;杨梅影、李亚红、兰丹、易世)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彭思琴、杜利凤、刘影、沈于涵)
2012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创建于1963年,前身为四川省财政学校, 2006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升格为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现是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四川财经职业教育联盟牵头单位,四川省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和财政干部培训基地。
学院按照“规模适中,精品发展,规范管理,办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坚持“依托财政,立足财经,面向西部,服务经济”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专业能力培养与人生发展基础并重”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构建起了诚信培育、实践培育、合作培育的“三维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规模、质量的同步提升和又好又快的发展。2012年、2013年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比赛,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第一名;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一、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质量就业
(一)领导重视,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将就业工作列入了学院党政工作要点,专门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领导小组,实施了 “一把手”工程,在制度上、组织上和经费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院党委书记黄友同志和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高伟同志经常亲自参加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双选会、用人单位恳谈交流会,还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例会,听取招生就业处和各系的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协调各部门工作,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管理机制健全,政策措施到位
学院建立了三级就业工作机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招生就业处牵头就业工作,各系就业工作小组负责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形成了“院领导主抓、招就处统筹、系部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制定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就业工作管理办法》和《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就业工作奖励办法》等制度。实行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将就业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学院对各系部工作绩效的考核指标,形成了“目标管理、指标牵引、压力辐射、利益捆绑”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
(三)队伍专兼结合,精干高效
学院建立了一支能满足实际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就业工作队伍,目前专职就业指导人员4名,还有素质高、业务精、讲奉献的学生支部书记等12名教师为兼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思政部专门成立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3名。学院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建设,通过以会代训、讲座、送外培训等形式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5名教师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3名教师获得了“创业培训导师”资格证书。6名教师具备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资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遴选一批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优秀教师、创业成功的青年学子、企业家、人力资源主管、政府部门从事就业工作者等作为校外兼职就业指导教师或创业导师,并建立了就业指导专家库,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用人单位需求、国家就业政策,指导学生职业规划发展。
(四)构建多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学院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落实专人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加强与省内外各地区就业目标市场的就业管理部门、人才开发中心、开发区人才管理中心和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辟就业市场,密切与各类人才网站的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通过双选会、校园网、电子显示屏、QQ群和短信平台等多种形式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就业需求信息,提供互动的就业咨询服务,还为外地生源落户成都尽心服务。2013年学院共接待用人单位528家,举办定期专场“双选会”和企业零星招聘会,共计86场,提供就业岗位数4856个,生均岗位数达1:2.6。
(五)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学院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的特点,分阶段多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并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作为必修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小班开设,将就业指导课程分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第五学期开设“就业指导”。2010年开始又增加了“SYB创业培训” 的选修课。招生就业处还举办了“职业能力提升工作坊”“职业妆容工作坊”等工作坊,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个体咨询室。各系部通过主题班会、就业形势教育、就业指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六)场地设施齐备,就业经费充足
学院每年度按不少于当年应收学费总额1%的比例安排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专项经费预算;专门设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基金。
学院专门为就业工作配备了50平方米的招聘单位洽谈室和30平方米的职业生涯咨询室;双选会场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多条出入通道,安全消防设施齐备。
(七)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被评为四川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每年毕业生均在1800人左右,一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半年后的就业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学院2011年、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二、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起“三维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遵循“理财至诚、精业致能”的校训,以内涵建设为重心,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规律和发展动向,构建起了诚信培育、实践培育、合作培育的“三维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诚信培育就是通过丰富的财经文化,培养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财经职业道德;实践培育就是通过构建由简单到复杂、单项到综合、封闭到开放、专业纵深到横向拓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合作培育就是通过校企共同会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建设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共同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共同进行成绩考核,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加强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学院组织精干高效的专业建设调研团队,深入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结合学院自身办学优势,设置和调整专业,并召开了人才培养方案专家审定会。现开设了税务、金融管理与实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投资与理财、会计、审计实务、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等15个专业。学院积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倾力打造重点专业,精心培育特色专业。
现建设以会计专业为龙头,金融管理与实务、市场营销两个专业为倚角的“品”字形重点专业布局,以此为基础,将现有专业划分为三个专业群,使专业建设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目标清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专业建设质量。近三年招生调档线排在全省高职院校前三名,学院部分专业调档线超过一专控制线,第一志愿填报率和报到率均高于其它高职院校。
(三)成立四川财经职业教育联盟,探索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1年6月,由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四川财经职业教育联盟,以利益为杠杆,以互惠共赢为原则和各自承担相应责任为基础,将政、行、企、校联合起来,成为财经职业教育信息、人力资源、教育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平台和合作育人、协调创新的基地,搭建起了校企合作新平台。通过联盟平台组织了多场企业与联盟内院校学生供需人才交流会,承办了2012年和2013年四川省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吸引了39所中高职院校和多家企业参加 2013年四川省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研讨会;通过与新希望集团、丹马士环球物流公司等7家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学生;与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成都艾克瑞财务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等上百家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学院获取了最大的发展资源和更佳的发展基础,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四)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合作模式取得新的进展
学院制订和完善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修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订单班管理办法(修订)》等多方面制度,初步建立了融通对接的决策机制,共赢发展的动力机制,平等沟通的协调机制,互利互惠的参与机制,保障了合作办学的高效运行。
近三年来,我院与用友集团、新希望集团、会展中心、四川路桥集团、丹马士环球物流(上海)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四川苏宁云商销售公司等近110家合作企业缔结了新的合作协议,新建了6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近200家。
学院以项目为载体,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学院为推动职业教育对接和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甘孜州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13年订单定向式人才培养班,为区域内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行业企业单位提供所需要的财务人员培训服务;与成都金税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航天金穗高技术有限公司、成都代理记账协会等企业以“订单班”形式开展与企业联合定向培养学生;与用友新道公司组建了“四川财经.用友新道学院”,与任我行软件有限公司组建了“四川财经.管家婆学院”等“双主体”学院,共同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共同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人才推介服务;与澳大利亚启思蒙 TAFE学院 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
(五)重视技能培育,实践性教学体系完善
由于财经类专业工作岗位特别是会计、金融、税务等专业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实习内容的敏感性、工作资料的保密性、用人需求的分散性等因素决定了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必须有新思路和新内容。在尊重职业发展规律及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学院构建起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封闭到开放、由专业纵深到横向拓展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实训、中期实习、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1.基本技能训练
为了解决学生走向财经工作岗位必须具备最显性工作技能而设置的训练项目,主要有:珠算、传票算、点验钞、硬笔书法、办公自动化、职业礼仪等。
2.课程实训
主要是针对某一门重要课程而设置的配套实训课程,主要有:会计基础实训、企业会计实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财务管理实训等。为了加强实训的针对性,学院“引所入校”,和成都汇成财务代理记账有限公司、成都艾克瑞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会计实账中心,依据学生偏好及未来岗位面向,在全国财经类高职率先开出了会计实训选修课程,提供流通业会计、建筑业会计、房地产行业会计、旅游饭店业会计、外贸企业会计等五类会计实务课程选课菜单供学生选择,其业务是财务代理记账有限公司的真实业务,教师是财务代理记账有限公司的会计业务骨干,考核标准即实际工作标准。
3.中期实习
中期实习是我院在第3—4学期期间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不少于1个月的实习,它不仅全面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且务实地实现了工学交替。学院学生通过中期实习,体验“学习-工作”“工作-学习”的循环,既感知工作又感悟学习,效果明显,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多专业综合实训
为了全面提升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综合管理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继续发展能力,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学院在全国高职高专中率先开设了多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并纳入院管课程进行管理。按照要求,学院在第5学期安排各专业学生在校内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不少于2周的跨专业的、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业务的多专业综合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的内容是触发式、随机性的,过程及程序步骤是全仿真的。通过“实训工作情境化”“管理模式企业化”,各专业学生按照“六步法”的基本过程,集中讨论问题发生的发生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案、最佳方案的选择。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高仿真的实训环境、源于真实的实训内容、全真的工作流程和单证账表资源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得到全国高校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中央电视台、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均对我院多专业综合实训进行了报道。目前,已有200多所学校到我院参观考察、交流学习。
我院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是中央财政资助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院正在力图将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西部旗舰基地、样板基地、试验基地和示范基地而努力。2013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对学院多专业综合实训助学生就业作了特别报道。
5.顶岗实习
学院高度重视顶岗实习的管理,根据财经类专业实习地点及实习人数的分散性、岗位的交叉性、迁移性等特征修订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学院按每100名学生配备1名院内指导教师和20名学生配备1名实践专家,对顶岗实习进行双重指导;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学生有任务、有指导、有日志、有评价,基本做到了对顶岗实习的过程化、标准化管理。我院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对口率为 76.90%,顶岗实习率在99%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将职业资格与标准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课程标准,将考级考证的内容嵌入课堂教学,建立起了会计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资格考证体系,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岗位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2006年以来,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成绩斐然。2012年、2013年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比赛,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第一名;2012年,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比赛荣获一等奖;2006年至2013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七次荣获四川赛区第一名,五次荣获全国总决赛冠军、特等奖和一等奖;2007年至2012年,参加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五次荣获全国总决赛冠军、特等奖和一等奖; 2008年,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第一届“E都市杯”全国高校大学生市场营销案例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2011年,在“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七)重视创业教育,开展校内创业实践
学院重视创业教育,在大二年级开设“SYB创业培训”公共选修课,40学时,2个学分。建成了学创超市、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基地。创业者可以通过在实体经营场所内亲身实践操各个经营环节,为将来创业做好充分准备。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关制度。2012年12月,把学生个人自由组建创业团队改为以班级组建创业团队,申请入驻创业园,培养创业意识。
三、毕业生职业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重视对本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到企业走访等形式,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了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心态和就业情况,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使下一届的就业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为了公正权威地评价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学院每年委托麦可思公司对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生就业半年的跟踪调查,通过第三方对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改进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
(一)专业对口率均高于省高职高专平均水平
通过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评估显示: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均高于四川省高职高专平均水平,充分说明我院毕业生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学院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
(二) 爱岗敬业、勤勉踏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整体素质高,尤其在工作态度、职业素养、敬业精神、责任心、专业知识掌握、与同事相处及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积极好学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
(三)动手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学院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与学院长期重视并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工作的同学体现得很明显。有的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评价甚至评价超过了本科院校的学生。
(四)部分毕业生崭露头角,成为业务骨干
由于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时间不长,再加上财经类行业的特殊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目前,已毕业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已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已有多名学生在川内外各类企、事业单位担任业务骨干。学院2010届会计专业学生张勇,工作表现优秀,现任四川省高宇建材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2011届金融管理实务专业侯攀在成都银行分行工作任客户经理。税务专业颜奇林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行金堂县支行担任客户经理。会计专业余伟现任四川路桥集团岳宜高速宜昌段第一合同段综合办公室主任。市场营销专业邱清芬现设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卖场采购部高级总监助理。2012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赵嘉冀在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担任实习生,现任出纳一职,审计专业学生刘晓春,现在四川中砝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助理工作,做事积极主动、不怕吃苦的表现受到事务所老师的一致好评。财管专业学生姜桦在广元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会计,工作任劳任怨,勤奋敬业,工作业绩和能力得到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同事认可。会计电算化专业何欢在成都金穗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出色,已担任巴中区域主管。计算机信息管理杨涵在任我行软件公司任华东区域渠道经理。2013届会计专业毕业生朱国同学一毕业就被新希望集团越南同塔新希望公司录用,远赴越南从事财务工作。税务专业毕业生吴媛嫄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在四川省金堂县团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