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解析乡村特色产业振兴路径,全面掌握越西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6月30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语润彝果”志愿服务队聚焦越西县特色产业——越西苹果,集中走访了新民镇大屯村的种植户、金色阳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瑞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水韵花红苹果小镇、中所镇的邓中福家庭农场和杨仕华家庭农场,从散户种植生态、大户创新路径、园区聚能效应不同维度,探寻“小苹果”赋能乡村振兴的产业密码。
在新民镇大屯村传统农户种植区,团队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分别与当地种植户展开深度交流。大家以问卷调查为依托,详细记录散户在种植技术需求、产业发展状态及面临挑战等方面的情况。经调研发现,越西苹果具备早熟、口感佳、果肉清脆等显著优势。然而由于品种多,加上物流成本偏高,散户群体目前面临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销售,产品大多在当地进行零售,价格持续走低,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发展困境,同时种植人员老龄化、病虫害等问题也较为严峻。金色阳光农业开发公司蒋总为大家介绍了大屯村的农户苹果种植历史和现状问题,公司主要是从事苹果销售,通过提供规范化的分拣和包装,从散户手中购买苹果在抖音等平台销售。蒋总带领团队参观了加工厂、冷藏库与自动化分拣线等。同时它以3300平方米加工厂房为依托,构建“收购+加工+销售”农特产全链条。除苹果主导产业外,腊肉、香肠等特色产品并行发展,创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串起生产端与市场端,持续赋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中所镇的种植大户邓中福以及杨仕华家庭农场,同学们见识了不一样的苹果种植情况。果园里有矮化密植的果树枝条整齐如列兵,有树冠庞大的86年生长至今老苹果树,现在正值苹果生长期,一个个套了棕色袋子的苹果挂满了枝头。 两位家庭农场主都是越西县农业农村局聘任的农技员,他们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种植技术、苹果的不同种类、特征,同学们也在果园内观察矮化与树状的不同、套袋与不套袋的苹果差异,还围绕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问题了解种植知识,从散户的“愁销”到大户的“供不应求”,让我们了解了适度规模种植与技术赋能对农业产业价值影响的重要性。


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苹果小镇”我们了开启深度调研之旅。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建成的“苹果小镇”,作为总投资2.42亿元、占地56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它优选的品种是维纳斯、瑞雪 、奉脆等高端品种,技术层面上采用矮化密植一年栽种,两年生枝,三年结果的模式。园区已获评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内有配套的冷库、自动化分拣车间等,配套建设的“水韵花红”农文旅业态,规划了“亲子游乐园”“自驾车露营地”“恒温游泳池”等项目,每年的苹果丰收节也在园区内举行,在推动农业与文旅融合,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可能方面提供了鲜活样本。

此次调研之旅,通过零距离走进产业、沉浸式参观种植园区、深度与种植人员交流,团队成员深刻体悟到乡村振兴需以产业为基、科技为翼、精神为魂。这让大家明白,乡村振兴不是单一的产业堆砌,而是要让科技扎根乡土、精神凝聚力量,让每一个乡村产业都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点亮乡村未来的火种,持续书写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的振兴新篇,作为电商未来可能的从业人员,我们也在越西这篇土地上看到了自己可以创造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