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我校学生的反诈意识与防范能力,有效遏制校园电信诈骗案件高发态势,10月28日下午,党委武装部(保卫处)联合校团委在至诚楼B113教室,面向校级学生骨干、各班级团支书、学习委员及反诈委员,成功举办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专题讲座。活动特邀龙泉驿区派出所副所长董明同志担任主讲,他以典型案例结合实用技巧的方式,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且深刻的反诈“必修课”。

讲座伊始,董明副所长围绕电信诈骗的核心构成要素展开深入剖析,明确指出“身份不确定”“有沟通工具”“以敛财为目的”是电信诈骗成立的三大关键条件,三者缺一不可。针对大学生日常高频使用的微信、QQ、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他着重提醒:未知来源的交友、炒股、赌博类软件,极有可能成为诈骗分子实施犯罪的“工具载体”,务必谨慎下载、警惕使用。

随后,董明副所长结合当前电信诈骗发展趋势,向师生们揭示了其集团化、跨国化的显著特征。诈骗集团内部分工高度明确,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木马程序、蠕虫脚本,非法窃取用户手机信息及银行账号密码。同时,他结合缅北、迪拜等诈骗重灾区的真实案例,详细阐述了诈骗集团的猖獗行径,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的残酷本质与严重危害。
针对大学生群体易遭遇的诈骗类型,董明副所长进行了细致解读与重点警示。从利用AI技术模拟企业高管开展的视频会议诈骗,到以“高薪招聘”“免费旅游”为诱饵的境外诱骗,再到校园内常见的网络交友诈骗、虚假贷款诈骗等,他通过具体案例还原诈骗过程,让同学们直观了解诈骗分子的套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诈骗分子会精准利用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侥幸心理实施“洗脑式”诈骗,甚至出现过民警现场劝阻时,受害者仍坚持转账,事后才幡然醒悟的情况,此类案例让在场同学深受触动。
为扎实推动校园反诈工作落地见效,讲座尾声特明确具体落实要求:参会学生干部需于一周内,结合讲座核心要点、典型案例及配套PPT,在班级开展专题宣讲,切实构建“一人听讲、全班受益”的辐射效应,同时希望各班级通过团日活动、主题班会、观看反诈长廊宣传和视频学习等多种形式,强化反诈意识培养。同学们纷纷表态,将谨记讲座核心内容,牢牢“守好钱袋子”;面对各类利益诱惑时保持清醒认知,坚决杜绝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的行为;同时主动向班级同学普及反诈知识,携手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为共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添砖加瓦。